收藏篮
0
0 G
联系我们
QQ: 1605014001
选片帮助 收藏本站
您好!请 登录注册 成为会员

 微笑微笑微笑 提示:将鼠标放在最右面的更新日期上可以查看电影编号       

我们是世纪格雷和碧维视厂家代理,机器可以代送厂维修 网站电影只提供购机用户方便观赏不对外请勿直接下单,谢谢

中国记忆 国家宝藏 (全6集)
影片海报
收藏
大小: 2.93 G 清晰度: 720P 人气: 18
视频: AVC, 25.000fps, 16:9 实际片长: 43分钟
音频:
英语, 2.0声道, AAC, 44.1KHz
字幕:
中文
标签:
MKV
集数:
6集
又名:
中国记忆 国家宝藏 (全6集)
类型:
纪录片
国家:
中国
上映:
2014
片长:
43分钟
剧情介绍
一个人的记忆,记载着一个人对一段时期的经历;一个民族的记忆,记录着一群人的历史变迁;而一个国家的记忆,谱写着一个时代、一个社会对数千年过往的感怀与传承!


国家宝藏-敛金葬玉梁王墓(上)
国家宝藏-敛金葬玉梁王墓(下)
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,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,荆门市和钟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参加,共同对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梁庄王墓进行了发掘。发掘表明,该墓是一座王与-妃的合葬墓,有其独特的葬俗,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。据初步统计,随葬品有金、银、玉、(珠)宝石、铜、铁、铅锡、瓷、陶、漆木、石、骨角器等共计5100余件,其中金、银-、玉器有1400余件,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。一墓随葬如此大量的金银珠宝,在已发现的明代亲王墓中未见,仅次于明代皇陵——定陵,是继定陵之后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发现。梁庄王,明仁宗第九子。生活在永乐、宣德、正统年间,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强盛的时代。为宣扬国威,郑和前后七次出使西洋列国,扩大中国玉世界的交往。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银、玉石、陶瓷等器物共计5300余件,用金量高达16公斤,用玉量14公斤,各种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,这些都见证了郑和下西洋时代的辉煌。明梁庄王墓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、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发现。其中金镶宝帽顶与金玉腰带的出土数量高居全国之首;金容器、金法器、银鎏金封册、金花丝镶宝石带与金镶宝石镯等珍品,在明代亲王墓中均为首次发现。熠熠生辉、璀璨夺目、精美绝伦的宝物,讲述着明代王室金玉满堂、珠光宝气的奢华生活;西洋的供金、名贵的宝石、绚丽的青花见证着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。


国家宝藏-曾侯乙尊盘 (上)
国家宝藏-曾侯乙尊盘 (下)
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、最精美的青铜器件,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。曾侯乙尊通高33.1厘米,口径25厘米,重约9公斤;曾侯乙盘通高24厘米,口径5-7.6厘米,重约19.2公斤。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,口径58厘米,重约30公斤。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,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,经过56处铸接、焊接而连成一体,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,颈部刻有"曾侯乙作持用终"7字铭文。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,盘内底刻有"曾侯乙-作持用终"7字铭文。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,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,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在一起。尊颈附饰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,属于熔模铸件。由此可知,早在公元前5世纪,失蜡铸造法在中国已有很高的技艺。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,盘则是水器,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,出土时尊置于盘上拆开来是两件器物,极其别致。尊敞口,呈喇叭状,宽厚的外沿翻折,下垂,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,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。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,蕉叶向上舒展,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,和谐又统一。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,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,兽沿尊颈向上攀爬,回首吐舌,长舌垂卷如钩。尊腹、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,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,层次丰富,主次分明。盘直壁平底,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,皆饰蟠虺纹,与尊口风格相同。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,龙首下垂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,首伏于口沿,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,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、僵硬感。尊和盘上均有铭文显示,其为曾侯乙生前用器,故专家们将其命名为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盘,合称曾侯乙尊盘。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、最精美的青铜器件,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。该墓属公元前433年或稍后,因此两器的时代为战国早期。尊与盘精美细腻的镂孔附饰,玲珑剔透,精巧华丽。其铸造上的高度技巧,有着鬼斧神工之妙。


国家宝藏-曾侯乙编钟
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,1978年在湖北随县(今随州市)成功发掘。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,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,十二个半音齐备。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,改写了世界音乐史,被中外专家、学者称之为"稀世珍宝"。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、保存最好、音律最全、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。钟是一种打击乐器,用于祭祀或宴饮时。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,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、钮钟、镈钟等不同称呼。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,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,称之为编钟。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。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,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,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。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,和其它乐器如琴、笙、鼓、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。


国家宝藏-青花四爱图梅瓶
《青花四爱图梅瓶》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,腹部饰青花"四爱图",即王羲之爱兰,陶渊明爱菊,周敦颐爱莲,林和靖爱梅鹤;足部饰仰覆莲纹。三层纹样以卷草纹、锦带纹为界。白釉泛青,色彩青翠艳丽,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。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因此被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。《青花四爱图梅瓶》是元代的物什,就其色彩而言,一青一白,极其简单。然其腹部绘青花"四爱图",却犹如一首意境幽远的古典诗词,将古人的浪漫情怀定格于瓶上,让人浮想联翩。读书人身旁点缀兰、菊、莲、梅,真是一幅幅生动别致的高士图:
一爱:王羲之爱兰。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,更得益于爱兰养兰。兰叶疏密相宜、流畅飘逸,王羲之体悟兰叶的各种姿态并运用到书法中去,使他的书法结构、笔法、章法的技巧达到了气韵生动、随心所欲的境界。
二爱:陶渊明爱菊。"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"
三爱:周敦颐爱莲。理学家周敦颐一生酷爱莲花,曾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,堂前凿一池,名"莲池",以莲之高洁,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。
四爱:林和靖爱梅、鹤。宋代林和靖痴迷梅鹤,人称其为梅妻鹤子。他在《山园小梅》中曾经写过"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"。
影片海报
  
MOD制作天地 © 2012 版权所有  粤ICP备18153412号  站点地图
Processed in 0.0080 second(s)